易码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易码
搜索
查看: 1190|回复: 18

历届奥运火炬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届夏季奥运会火炬



1936年柏林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前的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燃点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顾拜旦亲临会场,并发表了演说,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火炬传送情况如下:7月20-25日于希腊境内,全程1108公里;7月25-26日于保加利亚境内,全程238公里,7月26日-28日于南斯拉夫境内,全程575公里;7月28-29日于匈牙利境内,全程386公里,7月29-30日于奥地利境内,全程219公里;7月30-31日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全程282公里;7月30-31日11时45分火炬抵达东道国,又传送了267公里,于8月1日零时35分到达柏林。从奥林匹亚至柏林运动场,全程3075公里,参加接力的共3075人。8月2日火种再由帆船运送到帆船比赛地点基尔港,3日下午燃起。从本届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凶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5: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伦敦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进行。7月29日下午4时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宣布大会开幕。英首相克利门特-艾德礼发表了友好演说。点燃本届奥运会圣活的是英国的田径运动员约翰-马克,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的田径运动员唐纳德-芬雷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

  马术比赛五个多月以后,第16届奥运会11月22日在可容纳10.4万人的墨尔本主体育场正式开幕。宣布盛会开幕的是澳总督爱丁堡公爵。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首次利用飞机传递,行程共约2万多公里。在开幕式上,由澳大利亚田径运动员克拉克(Ron Clarke)点燃了奥运圣火。克拉克曾17次创多项长跑的世界纪录,但在奥运会中仅获1964年(第18届)10000米赛1枚铜牌,被称为克拉克现象。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田径运动员约翰·兰迪。
  本届奥运会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联合组团参赛,引人注目。在1955年巴黎年会中,国际奥委会以27:7的票数通过了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必须组成联合代表团参加1956年奥运会,否则暂时取消对联邦德国奥委会的承认的决定。无奈,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协商联合组困,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为团歌。
  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决定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另耗资125万英镑修建包括游泳馆、田径场、自行车赛场和曲棍球场的奥林匹克公园,耗资2万英镑修建奥运村。而其他项目比赛则在现有的场馆中举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罗马奥运会

  大会开幕前,罗马奥运会筹委会举行了大规模的火炬接力:在希腊古代奥运会遗址取得火种后,先由希腊的火炬接力手传至雅典。举行隆重仪式后将圣火送上船,经由海路送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再由意大利火炬队欢迎接力传送。火炬途经意大利各地,成千上万的民众沿途欢庆,最后到达罗马。罗马毗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每逢各种庆祝活动,都有教皇或神父出来发表讲话,以示隆重。这届奥运会也不例外,在8月25日下午大会开幕前,大部分运动员都聚集在圣彼得广场,接受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的祝福。
  在当天随后的开幕仪式上,意大利总统乔瓦尼-格隆齐宣布了大会开幕。东道主的田径名将简卡尔洛-佩里斯点燃了圣火。随后,意大利的另一位田径选手阿道夫-孔索里尼代表运动员进行了宣誓。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0月10日是大会开幕日。阴沉了一星期之久的天气突然放晴,阳光遍照东京都,人们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下午2时,东京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开幕式。日本天皇裕仁及政府官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等出席了开幕式。美国发射了"辛科姆"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1964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为了纪念顾拜旦这位创始人,播放了他在1936年奥运会上的法语讲话录音:"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生活的本质不是征服(索取),而是奋斗。"
  整个开幕仪式隆重、壮观。蓝天上,8千只白鸽上下翱翔,5架飞机凌空盘旋,用烟花绘出了五环标志;看台上,9万名观众心情激奋,人声鼎沸。本届奥运会进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动。8月21日火炬于奥林匹亚点燃,9月9日空运到日本本土鹿儿岛,然后分四路传递。参加火炬接力的全是16至20岁的青年组成的火炬队,每队中主火炬1人,副火炬2人,伴跑20人,总共约20万人。四条路线全长84公里。最后点燃奥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19岁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他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奥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征,由坂井点燃火焰,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裕仁天皇,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日本第一个体操奥运会冠军小野乔。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

  运动会于10月12日开幕。这天是哥伦布发现(1492年)新大陆476周年纪念日。上午11时许,墨西哥总统狄亚斯和年已81岁、第五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等来到会场。狄亚斯总统主持开幕式并宣布了大会开幕。当墨西哥20岁的女田径选手诺玛-恩里克塔-巴西利奥-德索克罗高举火炬绕场一周,登上90级台阶点燃火焰时,全场8万多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巴西利奥是奥运会史上第一个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女性。随后,东道主的田径运动员帕布罗·加里多代表运动员进行了宣誓。
  开幕典礼比1964年东京奥运会更为壮观。4万个彩球飘浮天空,1万只鸽子迎风飞翔,礼炮声、号角声、乐曲声响彻云霄。整个会场笼罩在富有南美特色的狂欢气氛中。为了加强裁判员的责任感,本届开幕式上首次列入裁判宣誓。仪式安排在运动员宣誓之后。由主办国推选一名裁判员宣读如下誓词:“我代表全体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宣誓,在本届奥运会上我们将以真正的奥运会精神和遵守奥运会一切规则,公正地履行裁判员职责”。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8月26日下午3时,大会举行了开幕式。联邦德国奥委会主席道默致欢迎词,布伦戴奇用德语发表了他在奥运会上的最后一次讲话,然后由联邦德国总统海涅曼正式宣布大会开幕。本届奥运会圣火于7月28日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后由5976名运动员接力传递,经过29天零7小时传送到慕尼黑。在大会开幕式上,由1500米跑世界青年冠军冈特尔-扎恩点燃了火炬台。东道主的田径选手海蒂-舒勒尔代表运动员进行了宣誓。而代表裁判员宣誓的是联邦德国的马术裁判海因茨-波雷。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东道主的举重运动员皮埃尔-圣-让,代表裁判员宣誓的是加拿大的田径裁判莫里斯-福热。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运动会于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送奥林匹克火种的做法后来受到非议。本来以传统的方式传递火炬,目的是在世界各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利用卫星传送则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本届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又恢复了传统方式,进行了火炬接力传递。
  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7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15分,大会于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正式开幕,10万名服色艳丽的观众挤满了看台,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戴-沃尔帕主持的一幕幕富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歌舞,引人入胜,使开幕式成了一次激荡人心的艺术盛会。7时15分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大会开幕。自1904年以来,美国虽曾4次举办冬(1932、 1980)、夏季(1904、1932)奥运会,但总统亲自出席开幕式这还是第一次。
  在里根宣布开幕后,美国已故著名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孙女吉娜-汉菲尔高举火炬进入会场。随后,美国1960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拉-约翰逊接过火炬,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焰。接着是美国1976年奥运会跨栏冠军埃-摩西代表运动员宣誓。整个开幕式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当落日收尽余晖,体育场上暮色凝重的天空又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身着世界各地民族服装的两千多名洛杉矶市民,伴随着贝多芬的“欢乐颂”放歌狂舞,把开幕式的节日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汉城奥运会
                                                                          
                                             


  1988年汉城奥运会奥林匹克圣火于8月23日在希腊奥林匹亚引燃,8月25日由韩国专机从雅典运抵济洲岛,途经釜山、大丘、仁川等29个城镇的火炬接力,历时26天,行程15250公里。第24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于9月17日10时30分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委员长朴世植致开幕词,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致欢迎词,韩国总统卢泰愚宣布大会开幕。曾获第11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76岁的孙基祯手持火炬进入会场,第10届亚运会3枚金牌获得者林春爱接过火炬绕场一周后,由象征体育、科技和艺术的二男一女接过火炬点燃奥林匹克圣火。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本届奥林匹克圣火于6月5日上午11时45分由希腊著名女演员玛丽娅•帕布基于奥林匹亚引燃。火炬传递至雅典后,用轮船于13日晚运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随后进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国17个自治大区625个中小城镇的接力传递,于7月24日到达巴塞罗那,全程6307公里,历时51天。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5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圣火的传递大多安排平民。最后点燃圣火坛的是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拳王阿里。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大会开幕后,女子篮球运动员特雷萨•埃德沃兹和跳水裁判员霍比•比林斯利分别代表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了宣誓.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悉尼奥运圣火传递火炬

                                             


  2000年5月10日,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火炬将途经10个大洋洲国家抵达澳大利亚。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4: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开创了多项第一。为了纪念奥运会重新回到故乡,组委会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本次奥运会火炬首次传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并首次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并体验这一盛大活动。圣火传遍历史上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使这些城市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奥运圣火,再次体验到奥运会带来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5:0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4: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三维图)
  >>北京奥运会火炬大图下载  >>北京奥运会火炬局部大图下载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发过程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北京奥运会火炬实景图
  •    
    北京奥运会火炬正面                        北京奥运会火炬中部
  •    
    北京奥运会火炬顶部                        北京奥运会火炬底部


[ 本帖最后由 CZJ1906 于 2008-5-1 15: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 17: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现在电脑迷4月下的光盘里见过.恩,不错!

LZ能在标题上写个"慎入"吗?看这个帖时我的机子很卡!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编这个贴字的时候更卡!!

发表于 2008-5-1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前面几个像锤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易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EMAX Studio

GMT+8, 2024-6-10 23:07 , Processed in 0.0136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